“冬病夏治”是传统中医一直崇尚的疗法,指对于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。
三伏贴是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。
三伏贴,又名天灸,结合针灸、经络与中药学,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、热性刺激,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三伏期间贴三伏贴,可以治疗多种容易在冬季反复发作、加重的疾病,如鼻炎、哮喘等过敏性病症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慢性咳嗽、慢性咽炎等。连续贴敷三年以上,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缓解症状,减少发病率。
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,药物最容易吸收,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此时进行贴敷治疗,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,加强防卫功能,提高机体的抵抗力。
三伏天来临,很多医院开展敷贴“三伏贴”治疗,但是,也有部分人会选择在家进行,贴敷要选穴,穴位有误差,会影响治疗的效果,因此建议在医院进行,如只能在家进行,应详细咨询医生贴敷穴位及贴敷方法。
贴敷是在每年农历的夏季三伏,每伏最好前3天贴敷,连续贴3年。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为4-6小时,儿童为2-3小时,以皮肤承受度为限,贴敷后可有轻度局部灼热感,如出现明显皮肤瘙痒疼痛、发热等,应立即停止使用。
尽量选择白天敷贴,有利于控制时间及观察敷贴反应。敷贴时尽量减少大量出汗,以免敷贴滑落。如在晚间敷贴,应注意敷贴时间2-4小时,切勿整晚敷贴。
常用穴位:膻中、天突、大椎、肺俞(穴位在医生指导下选取)。
如室内温度不过高,三伏贴可于阴凉处室温保存,但应注意不可放于散热电器、热水杯等高温物品旁;如室内环境不允许,可放于冰箱冷藏室内,但要注意每次敷贴前拿出室温复温至少1小时。
一般来讲,贴敷期间无需特别忌口,但贴敷当天应尽量避免生冷、刺激及容易诱发皮肤过敏的食物,故冰棍、冷饮、海鲜、辛辣、油炸烧烤等食物应避免。
敷贴期间应注意避免寒冷刺激。贴敷当日尽量不要游泳、直吹空调、进食冷饮等,取掉敷贴后可以温水洗澡。
为加强药物透皮吸收,可于每次敷贴前用鲜姜切厚片或榨取鲜姜汁反复擦涂穴位表面,无需用酒精消毒。
三伏贴虽然效果好,但有一定针对性,不是人人都适合贴。三伏贴选择的主要都属辛温大热型,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,不适用于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。下列人群也不能贴三伏贴:
o 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;
o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;
o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;
o 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
o 妊娠期妇女;
o 处于月经期、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;
o 3岁以下的幼儿。
头伏
2019年7月12日-2019年7月21日
二伏
2019年7月22日-2019年7月31日
润二伏
2019年8月1日-2019年8月10日
三伏
2019年8月11日-2019年8月20日